10月23日,我院召开2024年第二次计划经营会。会议由路林副院长主持,院领导班子、副总师、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北规弘都院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首先由计划财务处就我院2024年1-10月的生产经营总体情况进行汇报,由总工办就院重点项目和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同时两个部门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及市场环境分析了我院面临的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及时间安排提出建议。随后,各业务所主要负责人和北规弘都院有关负责人对各自部门人员总体情况、生产项目进展情况、院重点项目及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业务拓展情况等进行了逐一汇报,结合具体项目,对部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积极谋划解决思路、提出部门未来发展方向,针对院内相关工作提出建议。最后,副总师和院领导进行总结发言。各位领导首先对各部门本次会议上深度剖析、直面问题、破题求解的做法提出肯定和表扬,并要求加大院内统筹力度,相关部门会后要结合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一步优化院内相关流程和制度设计。院领导勉励大家要更加积极适应规划转型,从规划角度加强任务谋划;要更加注重管理,向内聚焦、向外拓展,实现全院工作一盘棋;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经验分享和轮岗交流,构建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的院内平台。1
为加快推动北京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升,不断提高城市有效应对重大风险灾害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能力,结合我院正在开展的《海淀区韧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10月24日,院乡村规划所、市政规划所、村镇中心联合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所长陆新征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副教授顾栋炼,分别作《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和《城市风灾影响评估:从物理驱动到AI驱动》专题讲座。讲座由院党委副书记张晓昕主持,院总经济师陈景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陆新征的讲座从抗震弹塑性分析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相应的城市建筑多尺度计算模型、“场地-城市相互作用”计算方法、高性能计算方法和高真实感可视化方法,以及倒塌分析在典型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他结合工程应用案例,阐述了基于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的经济损失预测、地震坠物次生灾害预测、地震次生火灾预测等相关工作方法。顾栋炼的讲座主要介绍了面对真实建筑环境的风灾预测方法,他结合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城市居民等要素,提出了一种预测真实建筑群中风灾的新方法,为增强城市和社区抵御风灾的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他介绍了通过运用航空图像、城市信息模型以及先进AI大模型自动建立城市规模建筑构件清单,进行多视图采集、大模型驱动的窗口识别和风灾预测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次讲座作为《韧性城市规划》系列讲座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地震以及风灾等工程韧性的新理论、新方法,扩展了韧性城市规划研究的视野。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使大家深入了解工程韧性评估和场景模拟的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方向,为进一步深化韧性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
10月21日下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来到市规划院,就“首都都市圈跨界通勤人口”开展专题调研。委党组成员、院长石晓冬,院党委书记刘虹及院研究室、数字中心参加了调研,院首都所名城所党支部作为张维同志的基层联系点,也派代表参会。调研中,委总体规划处、院研究室、数字中心分别进行了汇报。汇报包括首都都市圈跨界通勤人口情况、国际都市圈通勤人口情况、通勤圈人口发展趋势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承载空间等内容。听取汇报后,张维同志对当前工作成果予以肯定,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做好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战略的呼应;二是要有首都意识,找到首都圈发展的机遇;三是要将人口数据和空间资源数据相匹配,分析同等尺度真正的都市形态,实现数据上的闭合;四是重视都市圈的需求和真正的状态,探讨超大半径通勤的价值;五是将周通勤和日通勤都纳入研究范围,重视和国际大都市、国际都市圈的比较。规划院将深入领会、认真落实张维同志的要求,继续推动首都都市圈跨界通勤人口相关研究,为进一步规划统筹工作做好支撑。
10月17日,由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气候中心联合承担的“暴雨、暴雪下社区韧性评估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顺利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验收。本课题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以“揭榜挂帅”形式面向社会公布的科研课题,旨在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暴雨和暴雪,研发一套科学、实用的社区韧性评估测试技术,并通过应用示范,提升城市社区在极端天气下的应对能力。课题组通过2年以来的潜心研究,提出了韧性社区构建方法,构建了以空间、工程、管理、社会四个维度为核心的三级韧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社区暴雨内涝和暴雪灾害风险模拟评估模型,建立了社区暴雨、暴雪情景下的韧性压力测试系统,研发了暴雨内涝及暴雪灾害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开发了社区韧性评估系统(暴雨、暴雪)综合管理平台,取得了3项软件著作权,并完成了2个不同类型社区的韧性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次验收会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成果转化处主持,邀请了行业内顶尖专家。北京市应急局韧性城市建设协调处相关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在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后,与会专家认为课题组高质量的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创新成果显著,一致同意通过课题验收。北京市科委及市应急局的领导对课题的研究成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不仅填补了国内在社区韧性评估技术方面的空白,还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鼓励课题团队继续深化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市规划院副书记张晓昕对课题组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课题团队能够继续发挥规划统筹和学科交叉优势,在城市韧性领域深入探索,为北京市的城市安全和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10月17日下午,北规弘都院举办了以“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收获分享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许槟总规划师出席,由技术管理中心主任关钰主持。6位部门代表参会对年会心得体会和收获进行了交流分享。国土中心司方慧、人居中心王岩慧、建筑院赵鑫瑀、首咨公司市政板块李进、首咨公司交通板块崔曙光、首咨公司用地板块高宏博六位同事代表各自部门从不同专业视角,就在合肥参会期间收获的前沿规划理念、先进技术成果以及成功实践案例进行了交流,并分享了合肥实地调研中的城市感知与思考。许槟在讲话中感谢了6位同事的分享,并要求各部门应充分重视各类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深耕自身专业领域的同时要不断拓宽眼界、打开自己、提升认知与格局。她指出,北规弘都院这支队伍相对年轻,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希望各部门带头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团队不断提升创新,加速自身成长,为首都规划事业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
近日,北规弘都院组织召开了本年度第11期“弘愿·乐道”专题学术交流,以我院2023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获奖项目为抓手,开展了主题为优秀案例分享的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优秀案例,进一步促进业务能力水平和成果质量提升。交流会邀请到国土中心国土空间规划三所副所长张晓为、国土中心国土空间规划二所副所长杨梅分别就各自的优秀案例进行了介绍。张晓为以“定方向、理任务、提条件”为主题分享了《西总布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的规划实践》。该项目是落实区政府要求“自上而下”北京市首批市属国企参与实施的退租项目,同时也是建国门街道责师团队“自下而上”谋划地区发展促成的标志性项目,即全程式参与更新实践探索,深入推动公众参与工作,持续更新“动态”规划,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杨梅分享了《大兴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该项目是全市第一个区级层面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具有更新资源数据化、更新策略工具化、实施组织规范化的技术特点;结合大兴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实践,思考区级更新专项规划在落实新时期城市更新战略、指导具体更新项目战术选择方面的价值作用;积极探索区级更新规划的重点内容和具有实用价值的输出形式,实现从更新战略到更新战术的顺滑过渡,助力区级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大家还就更新专项规划的动态维护机制、更新实施评估机制等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学术交流由国土中心和技术管理中心联合举办,技术管理中心主任关钰主持。关钰鼓励大家积极学习借鉴优秀案例,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创新规划理念,积累实践经验,并应用到未来的规划设计工作中。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丰富市规划院离退休老同志们的退休生活,10月14日上午,院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处)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们前往大兴野生动物园,开展“九九重阳”游园活动。 一场秋雨过后,大兴野生动物园萦绕在一片片烟雾中,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雨后的花朵散发出清新的芬芳,宛如水墨画般晕染开来。老同志们集体乘坐观光小火车,穿梭在充满生机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中,沿途看到各种珍稀动物,尽情领略着从亚洲到非洲,从草原到高原的最原始、最真实、最自然的动物世界。虽隔着一定的安全距离,当车子从威风凛凛的狮子、矫健的豹子等猛兽区缓缓驶过时,仍能感受到它们那王者般的气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力量。在树木成林,绿草如茵的大自然中,大家还看到了憨厚的大象,温顺的梅花鹿、可爱的小袋鼠、机警的猫头鹰等等动物。老同志们尽情领略野生动物的野趣盎然,享受着游园的惬意,收获了更多轻松和愉悦。 这次“九九重阳”活动,不仅让老同志们欣赏到了动物们的千姿百态,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既愉悦了心情又开阔了视野,也得到了一次与老同事、老朋友们交流的好机会。同时,院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处)工作人员为此次游园活动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老同志提供了安全、舒心的后勤保障。今后,我院将持续发挥好老年夕阳红作用,让老同志们老有所得、老有所依、老有所享,更加充分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10月8日至12日,第60届ISOCARP世界规划大会暨钻石周年纪念大会在意大利锡耶纳市召开。院长石晓冬带队应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Pietro Elisei邀请,参加了此次世界规划大会。 本次大会以“重塑看得见(看不见)的城市——从遗产到创新,铸就韧性之路”为主题,希望通过全球规划师共同展望未来,协同专业承诺,迎接重塑城市的挑战,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留住人类文明的精髓。会议设置多个特别论坛和五个主题分论坛,分别为可持续和气候适应性的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和遗产——明日之城,城市记忆和包容性再生,可持续的城市密度与循环城市化。 石晓冬受邀在中国特别论坛发表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主旨演讲,全面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基本情况,从北京中轴线的区域选址、规划格局、功能传统、建筑美学等方面阐释了其遗产价值,并从中轴线的整体保护、遗产价值传承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经验分享。 三名青年规划师分别宣讲了投稿论文。赵昭在城市记忆和包容性再生分论坛以“重塑市民身份——基于北京实践的特大城市包容性更新治理研究”为题进行宣讲。林绮睿在创新、创意和遗产——明日之城分论坛以“从市民服务热线到接诉即办——以市民为中心的北京城市治理与规划变革”为题进行宣讲。李鸿基在可持续的城市密度分论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为题宣讲。 此外,代表团成员积极参与了会议的相关议题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平衡方面,与意大利等国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代表团认识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其保护与利用工作不仅要立足本土,还应汲取国际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方面,与意大利等国家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学习。本次出访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一是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国际城市规划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拓展了国际视野。二是在国际规划平台发声,向世界宣传首都中轴线、花园城市、城市更新、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规划建设成果。三是积极拓展了我院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和深化了与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的交流与合作。未来,我院将持续参加ISOCARP世界规划大会,积极搭建国际规划交流合作平台,在世界规划舞台为首都规划、中国规划发声,并在中轴线申遗后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与国际社会特别是意大利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