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来到市规划院,就“京津、京雄新质生产力走廊前期研究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委党组成员、院长石晓冬及院相关部门参加了调研。调研中,院研究室、总体所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京津、京雄新质生产力的发育现状及规划策略,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等研究进展内容。听取汇报后,张维同志对当前工作成效予以肯定,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从规划的本质规律出发,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质的空间供给,厘清新质产业在更新换代节奏以及对于土地、建筑空间、就业人才的需求方面,与传统产业的差别。二是要重视空间逻辑,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产业对空间区位的面状需求,对跨区域的交通支撑能力、人才供给、职住平衡的要求更高,需要一些节点型的城市和消费中心来支撑新质生产力廊道。三是要强调人才战略,产业升级依托人才聚集,进一步研究轨道、高速公路等结合的复式交通廊道,提升联系的便捷性与自由度,满足高端人才的宜居需求,鼓励人才集聚。四是要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来支撑廊道,以机场和枢纽级的设施为顶点,充分研究节点在廊道上的支撑作用,形成产业轴带。下一步,规划院将深入领会、认真落实张维同志的意见和要求,继续推动京津、京雄新质生产力走廊研究不断深化,为进一步的规划统筹工作做好支撑。
9月5日下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来到市规划院,就“京津、京雄新质生产力走廊前期研究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委党组成员、院长石晓冬及院相关部门参加了调研。调研中,院研究室、总体所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京津、京雄新质生产力的发育现状及规划策略,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等研究进展内容。听取汇报后,张维同志对当前工作成效予以肯定,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从规划的本质规律出发,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质的空间供给,厘清新质产业在更新换代节奏以及对于土地、建筑空间、就业人才的需求方面,与传统产业的差别。二是要重视空间逻辑,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产业对空间区位的面状需求,对跨区域的交通支撑能力、人才供给、职住平衡的要求更高,需要一些节点型的城市和消费中心来支撑新质生产力廊道。三是要强调人才战略,产业升级依托人才聚集,进一步研究轨道、高速公路等结合的复式交通廊道,提升联系的便捷性与自由度,满足高端人才的宜居需求,鼓励人才集聚。四是要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来支撑廊道,以机场和枢纽级的设施为顶点,充分研究节点在廊道上的支撑作用,形成产业轴带。下一步,规划院将深入领会、认真落实张维同志的意见和要求,继续推动京津、京雄新质生产力走廊研究不断深化,为进一步的规划统筹工作做好支撑。
8月26日上午,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台办”)安排,鲲鹏会台湾青年参访团(以下简称台青团)“北京中轴规划深度体验营”首站交流活动在我院举行。本次交流是2024暑期两岸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台青团一行32人来自台湾15所高校,希望与我院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交流学习,我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所长叶楠及有关业务人员参加此次交流。交流会上,市台办王丽处长首先介绍了台青团开展此次活动的背景和交流目的。叶楠对台青团同学们来访的表示诚挚欢迎,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参与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工作。院相关人员围绕北京的历史文化价值、名城保护的发展历程、名城保护的实践工作三个方面展开了专题交流。台青团的同学们对专题交流反响热烈,大家纷纷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老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叶楠表达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希望借由此次交流机会,能将中华文明在北京的故事带回台湾,让更多的人一起保护、传承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青团同学们对我院的分享表达了感谢。本次活动加深了两岸交流,让台湾青年同胞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推动我院的文化交流传播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我院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领导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真正做到“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8月19日上午,市规划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正处级干部、新任职干部、重点部门副处级干部及院属企业有关负责同志近40人,赴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实地接受警示教育。 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展览从“总书记的告诫”开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主线,充分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果开展警示教育;同志们集中参观学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近年来北京市反腐 败斗争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一幅幅生动真实的鲜活图片、一桩桩触目惊心的贪腐案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廉政警句;面对服刑人员情真意切的深刻忏悔和身临其境的“高墙内生活”,同志们深受震撼和触动。最后,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面向党旗,大家庄严肃立、右拳高举,誓言铿锵。 此次参观学习,以直观的形式和强大的感染力,使领导干部深刻感受到了“一墙之隔”仅在“一念之差”,进一步增强了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警示教育的深刻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对照案例反躬自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始终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真正做到尊崇党 章党规党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是和非”“亲和清”面前心明眼亮、坚持原则;要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和新作为。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首善标准推动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实施,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8月12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生态保护修复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成功举办。座谈会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承办。 图1“生态保护修复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市规划展览馆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全国和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常务副主任罗明,北京翰简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北京土地学会副会长雷爱先等专家出席。 座谈会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副书记周同伟主持,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市规划院院长石晓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以及各部门相关处室和市规划院有关同志参加。 图2 张维同志发言图3 周同伟同志主持会议 图4 石晓冬同志致辞 图5 市规划院汇报 在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围绕首都生态保护修复在多元协同、气候韧性、价值实现、实施机制等方面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从宏观战略指引到实操层面路径,提出了系统思考和建议。专家们强调,首都生态保护修复要充分遵循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水生态韧性建设为核心,探索实现生态安全、城市韧性、绿色发展、幸福宜居等多目标协同的最优解。 此外,各参会部门还就美丽北京建设、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治理、大美北京森林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维同志代表市规自委对与会专家和各部门对首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首都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指导。下一步,市规划院将在市规自委组织下,进一步做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全流域生命共同体动态评估等有关重点工作和技术支持,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内容简介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帮助国内外人士了解北京、了解中轴线,携手保护传承好这一人类共同的遗产,《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系统梳理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形成“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要素”“世界遗产知识”等三方面共95个词语,并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文件、我国法律法规和法定规划、学术研究成果等撰写释义。出版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邀请资深译者翻译成英文。 序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1982年1月,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3月编制完成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对保护中轴线提出明确要求。此后,中轴线一直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内容。中轴线是元明清三朝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核心,是北京老城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的统领,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恢宏、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2023年1月,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线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日益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为帮助国内外人士了解北京、了解中轴线,携手保护传承好这一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系统梳理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形成“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要素”“世界遗产知识”等三方面共95个词语,并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文件、我国法律法规和法定规划、学术研究成果等撰写释义。
引言:莫斯科市城市绿楔作为全球典范,推动莫斯科实现了从“沙漠城市”到“绿色首都”的转变。城市绿楔既是莫斯科市域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也是莫斯科市与莫斯科州之间互联互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一方面,发挥着遏制城市蔓延、完善生态系统、提供游憩服务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联系环城森林,将郊区森林引入城市的关键空间。在莫斯科市城市绿楔的建设过程中,发展出了自然综合体的理念,要求统筹城市自然景观、休闲游憩场地、自然生态服务等,整合分散绿地,串联生态空间,推动完善城市绿楔的生态功能。时至今日,莫斯科市城市绿楔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在构建跨域大尺度绿色空间、优化城绿空间结构关系、打造连续开敞自然综合体、实行严格保护管理等方面,为同样具有楔形结构特征的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作者:阮智杰 张尔薇 吕佳 尹慧君 陈景 何闽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wrlo2uGAu752tS9ARzXSww
【未来城市空间的规划响应】在城市领域,人类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未来的畅想。纵观历史上历次科技革命,每一轮技术革新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引发城市规模等级、组织模式、形态布局及空间功能的变化。当前,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之中,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各类新技术正在让城市变得更加数字化、智慧化、人本化。在此背景下,技术要素驱动下的规划响应及变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及时把握未来城市空间变化、多角度总结新兴技术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趋势、解析未来城市空间变化的驱动机制,并开放性讨论基于变化可能性的规划应对策略,本刊以“未来城市空间的规划响应”为话题,分享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新范式、新框架,剖析未来城市演变的机理路径和时空矩阵,并探讨城市内居住、消费、就业、交通、物流空间的变化及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以期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适应能力。国内外关于未来城市的研究发散到人类学、社会学领域。本话题以城市规划为视角,聚焦技术引发的城市空间变革。规划的未来与城市的未来密切相关,期待通过本期话题与读者共同探讨数智化时代城市空间的新变化、技术影响城市空间的新机制及未来规划服务的新模式。感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猛和郭冬雪对本话题策划和组稿的贡献!本刊编辑部
7月14日至15日,我院成功举办了2024年业务交流大会暨规划实施创新研讨会。今年的交流大会是我院首次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分会联合举办,大会主题为“良法善施,惟实惟用”,旨在探讨在全面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规划面向新需求、新挑战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如何在规划实施中转型和创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规划实施分会主任委员、山西省住建厅原一级巡视员李锦生,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楠森受邀为大会致辞,市规划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晓冬以“‘良法善施,惟实惟用’——全面推进首都规划实施”为题做引导发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施卫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任执行院长叶裕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分别就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存量时代的详规、城中村改造、流域综合治理等内容做大会主旨报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智慧规划所所长林俞先,市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张晓昕,愿景集团副总裁、总设计师江曼分别围绕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北京市韧性城市规划、愿景集团社区更新案例做专题报告。大会还设置了“城市战略与区域协同”“城市治理与规划创新”“城市安全与韧性保障”“城市经济与发展动力”“城市品质与公共艺术”“城市文脉与活力再生”六个主题单元,市规划院及北规弘都院共18名同志在各单元进行了交流分享,集中展示了近期规划院在各领域的规划研究探索和创新。院领导分别主持了大会各环节,部分参会嘉宾、院退休领导、科技委副总师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项目点评。首都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处室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在委宣教中心、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本次大会还向全委进行了内部直播,机关各处室、各分局和委属各单位可在线上参会。本次大会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大家面对发展形势,聚焦规划实施,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同时,通过本次大会,大家也对如何坚持规划初心,重塑规划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也将今年的北规学术月活动推向了高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