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项目是什么?“我们的城市”——北京城市规划社会宣传计划,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宣传中心、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及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旨在面向公众搭建城市规划社会宣传平台,为人人参与城市规划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打下长远基础。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中轴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我们的城市”项目自启动以来,也始终与北京中轴线申遗相伴而行。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领公众深入了解中轴线的独特魅力与保护价值,激发社会各界对中轴线及城市文化的热爱与守护之情。 一、纸上筑梦:名城青苗了解中轴线奥秘,自由拼贴搭建自己的梦想线路“我们的城市”对于中轴线的初步探索始于2019年名城青苗系列活动,联合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蒲蒲兰绘本馆共同举办了“一起来做中轴线小小规划师”体验课程,由城市规划师带小朋友们阅读并讲解绘本《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书中用细致的工笔画描绘着北京中轴线的四季和时代的变化,清晨驼铃的声由远及近响到永定门,跟着商队共同开启中轴线之旅。阅读同时,规划师还为孩子们解答了关于北京中轴建筑的神奇奥秘;然后利用从书中学到的中轴线知识,结合建筑分布,带孩子们一起用胶带和印章DIY出他们眼中的北京中轴线路线拼贴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北京中轴线。 二、云端探秘:在线课程引领我们穿梭时空,探寻北京城的脊梁(视频完整版: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第1课 探寻北京城的脊梁.mp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sHWZ5-j0DklaJYNkSSiHg?pwd=xl5q 提取码:xl5q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8的分享)2020年“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城市”推出“线上城市探索课”。课程中,参与中轴线保护工作的市规划院城市规划师和用图像语言解读城市的帝都绘设计师带领大家登上古代北京城的制高点景山万春亭,探寻北京城的脊梁——北京中轴线。视频中我们俯瞰寿皇殿并向北眺望奥运公园,伴随着城市规划师的讲述,这条不断向北向南延伸的中轴线,以及中轴线上那些增加与消失的建筑的故事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堂实景课程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中”的概念与对称关系,还直观感受到了有着750年历史的中轴线对北京城的建设发挥着怎样的统帅作用,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如何进一步烘托这条伟大的轴线。课程的最后,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同学们共同参与到守护北京中轴线的行动中来,用所学知识和“小小规划师”的身份共同守护北京城的脊梁。 三、课程研发:《北京城的历史与保护》深入讲述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 “规划课程盒子”是“我们的城市”继2020年“六·一线上城市探索课”后的又一课程研发。其中,《北京城的历史与保护》通过对北京建城史、建都史的介绍,加深青少年对于北京的了解,通过对中轴线、四合院、街巷胡同的学习,了解北京老城在现代的历史痕迹,联结古今,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中增加对北京城的归属感。 《北京城的历史与保护》课程以儿童与青少年熟悉的城市场景为切口,将他们习以为常的城市形态和现象上升到知识和理论层面,并通过互动游戏进行输出。在这样体验、系统认知,再到实践反馈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中轴线和北京城的探索欲被充分调动,同时学习以较为深入、科学、系统、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及讨论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议题。 四、公众参与:责任规划师携手行动,为中轴线课程的传播注入活力 为了更广泛的传播城市规划理念,通过中轴线课程让文化遗产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探索城乡规划建设与公众参与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各区责任规划师先后组织开展多次规划公益课堂及规划公益活动,将《规划课程盒子·北京城的历史与保护》课程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通州区潞城镇、延庆区永宁镇及张山营镇等地区传播授课。市规划院规划师授课课堂上,责师团队为孩子们介绍北京城的演变历史、北京的中轴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及难点等内容并进行交流讨论,加深他们对北京城市格局和相关规划知识的了解。带领同学们通过“徜徉古城历史”“畅谈古城保护”“拼接古城地图”等活动传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让孩子们意识到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保护意识,积极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通州09组团责任规划师团队授课授课过程中,责任规划师与孩子们针对“天坛为什么是圆的、北京城中轴线上有什么?”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在充满活力乐趣的课堂中触摸北京城的历史文脉,争做中轴线的守护者与宣传者。延庆区永宁镇责任规划师团队授课延庆区张山营镇责任规划师团队授课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又一里程碑。但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的城市”项目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出更多关于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优质内容,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继续陪伴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探索,北京的城市文化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中轴线也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见证北京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本文转自: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导 读2023年5月29日,时值“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的城市”—— 北京青少年城市规划社会宣传计划宣贯发布会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此次活动围绕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工作,发布“我们的城市”青少年传播计划,展现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社会力量共同积极宣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面向青少年开展规划启蒙的丰富实践。活动邀请了来自城市规划、儿童教育、科普宣传、媒体出版等相关领域的40余名行业专家、社会组织、企业机构代表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我们的城市”重点工作,将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二阶段工作,选取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内容,联合该平台上所汇聚的社会共创力量,共同进行新颖生动的内容转化和社会宣传,积极引导青少年对首都功能、减量提质、改善民生、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关注和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雅发布“我们的城市”本阶段工作重点同时,还发布了《我们的院子》《我们的城市·城市探索手册》《我们的城市·城市探索指南:东西城篇》等代表性成果,并为入选“2022年优质城市规划宣传启蒙项目线上征集活动”的项目颁发了“我们的城市”共创伙伴证书。其中,史家小学学生、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少年科学画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分享了各自的宣传启蒙实践,展现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实践经验成果,体现了“我们的城市”平台上凝聚城市规划师、社会各界宣传启蒙实践方力量,宣传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们的院子》《我们的城市·城市探索手册》《我们的城市·城市探索指南:东西城篇》等代表性成果史家小学陈雨芊、李正遨、孙晗焱、刘沐慈、赵紫萌分别进行“小小规划师的小街创想”的汇报史家小学小朋友们关于参与东城区朝内小街改造项目的汇报作品展示市规划展览馆孙伟分享展览馆围绕城市规划宣传启蒙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探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陈瑜、韩坤烔讲述从城市搭建到搭建城市——可搭建的城市文化积木的相关实践探索《少年科学画报》庞亚南分享团队在自然教育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北京日报客户端叶晓彦分享参与的“东方燕燕探中轴”项目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市规划院院长石晓冬表示,“我们的城市”计划在构建之初便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为首要目的,特别是体现其中“提高城市多元共治水平,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的思想理念。伴随着2022年我市印发实施《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总规实施第二阶段110项重点任务全面启动,“我们的城市”计划也应在发展思路上有所体现与呼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市规划院院长石晓冬进行项目展望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扬表示,我们的城市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是一座人民的城市;是一座人文、有温度、充满朝气的城市。少年儿童是城市的未来,他们的声音和视角至关重要。“我们的城市”项目针对广大青少年普及规划知识,启蒙规划意识、创新规划实践,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目前,东城区正与市规划院以朝阳门南北小街综合提升为抓手,纳入青少年建议,设计论证、共建共治,为打造街区更新、文脉传承、全龄友好、生活便利的规划实施提供生动实践。祝愿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城市”计划更加美好。东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孙扬表达项目寄语来自市妇儿工委办与市少年宫的专家也莅临了现场并进行了点评。他们表示,面向青少年开展城市规划宣传启蒙工作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未来各机构、各平台之间能够持续开展更加频繁、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市妇儿工委办一级调研员翟串联针对此次活动点评市少年宫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教育学会大课堂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张青琳点评关于 “我们的城市”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要求,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宣传中心及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了“我们的城市”——面向青少年的城市规划社会宣传计划。 计划通过3至5年的时间,搭建城市规划社会宣传的服务平台,以生动有趣、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向青少年传播城市规划知识和理念,开展规划案例实践,增强社会公众的城市规划认知能力、审美水平和家园责任感,为推动实现人人都是“规划师”,人人参与城市规划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打下长远基础。本内容由"我们的城市"项目组提供
今年的8月29日是第20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活动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体现了国家主权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与国旗、国歌、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熟悉国家版图构成,规范使用地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内容来源:资源中国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强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和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为加强规划公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设立了总体规划成果系列常设展,展览内容根据总体规划的相关进展动态更新,由市规划院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相关团队长期跟踪维护。开门编规划:2017年3月29日至4月27日,为了充分征询和吸纳公众意见,“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公告。在30天的公示期间里,仅直接前往规划馆现场参观的团体就有193个,参观市民多达25849人次。市民通过现场留言、网络留言、发送邮件、信件等方式提出了11500余条意见,总计百万字左右。最终公众意见采纳率达到约88%。 总规草案公告展观展盛况规划成果公开:2018年7月起,“《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成果展”正式面向公众展出。为了让观众多维度了解总体规划成果,除了图文展板,本展览还借助手机APP云导览平台的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展示,观众还可在现场或云平台上为总规实施建言献策,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对未来北京的寄语和美好期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学生参观总规成果展实施成果公开:2022年9月14日起,“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2021年版)”正式面向公众展出,集中展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及下一阶段重点目标任务。未来随着规划实施工作的持续推进,还将继续对展览内容进行动态更新,让市民能够及时了解到总体规划实施的最新进展。2022年9月14日《新闻联播》对总规实施成果展进行报道
“规划进校园”是由北规院团委牵头开展的城市规划科普公益项目。自2014年以来,北规院包括城市设计所、名城所、交通所、详规所、总体所、市政所、研究室等在内的多个所与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该项服务之中。多年累计授课50余次,参与授课规划师近80人,其中包括院长、所长,也有众多一线青年规划师。授课的对象不仅有北京大学博雅计划的高中生,也有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北规院自2016年便开始在北京四中(以下简称四中)持续开展规划进校园合作。2017年,与其国际部课外活动课程组(SAO)合作研发了一套城市认知课程,以此套课程及其他过往经历为基础,与委宣教中心、北规弘都院共同开发形成了“我们的城市 · 规划课程盒子”并将其逐步开放授权给以责任规划师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团队及个人使用,作为规划师们进入基层开展工作以及为北京市新总规的实施提供少年儿童视角的抓手。基于过往的成果、经验,和思考,我们对“规划进校园”工作的继续开展形成了进一步的发展构思。• 一是以“知识赋能”与“实践赋权”为原则。依托北规院专业的规划师队伍,结合院科研项目,将最前沿的规划理念传授给学生,从而储备他们参与城市议题的背景知识;与此同时,邀请他们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正在进行的规划项目中,作用于实际的城市问题,提出具有鲜明人群特征的想法与反馈,参与到“家门口的改造”中,实现少年儿童在城市中的公众参与。• 二是以“课程共创”为发展模式。通过切实的授课实践,与学生和专业教师一同探索更优的知识传播方式,将专业的城市规划概念和项目研究转变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样板,同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开展模式,为北京的规划科普提供实践样本。2021年,受四中国际部的再次邀请,由北规院团委和社区培育规划研究中心牵头,北规弘都院品牌策划与社区培育中心负责方案策划,多位北规院青年规划师带着正在真实开展的规划课题再次走进四中授课,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城市议题。儿童友好规划研究室的高级工程师邱红博士结合被北京市提上议程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课题,向同学们介绍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的理念、目标、核心控制要素和典型设计策略。课程通过“儿童议事会”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健康街道交通规划所的高级工程师李惟斌、助理工程师马瑞以“健康街道”项目为抓手,将知识传授与户外实践相结合,选取了朝阳区北苑路北侧东段和朝阳门外大街东大桥段作为评估调研的对象,通过现场踏勘、观察、问题识别、打分等环节,同学们充分学习和理解了“健康街道”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提出了两段道路的多个现有问题,并最终形成了成果和解决方案,为“健康街道”提供少年儿童的视角。红色文化探访路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的工程师李明扬博士与同学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党百年”两大主题下,与北规院目前开展的“长安街纵深一公里”城市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探访路设计等工作相结合,与同学们一起开展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最终拟合作开发城市项目,策划产出新的“红色文化探访路”,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科普教育课PBL(项目制学习)的有效结合。
一、新期待城市规划与教育的融合一直存在,且不断发展提升,可分为3个阶段。城市规划与教育融合1.0版本是教育空间专项规划——制定教育标准和布局教育设施,满足教育空间需求。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提出了平均受教育年限、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等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指标。城市规划与教育融合的2.0版本是学校师生的规划公众参与,如北京总规公示期间,很多学校组织参观学习。公示期间,一共有2.8万人参观,提出了近1万条宝贵意见,其中不乏学校师生的真诚建议。随着北京新总规实施和城市治理方式转型,城市规划与教育的融合3.0版本呼之欲出。北京新总规提出:“提高城市多元共治水平,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要让市民之手、市场之手、政府之手同向发力,三者缺一不可;要发挥市民之手的作用,其关键在教育,其重点在青少年——从青少年阶段进行城市规划科普教育,以此提升市民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认识能力,价值判断和家园责任感,让市民具有城市规划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匹配以通畅的参与渠道和多样化的参与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这是北京新总规对于教育的新期待,也是首都发展新阶段对城市规划和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二、探索1.以城市规划知识教育培育青少年认识城市的基本框架参与城市治理的前提在于城市问题的理性和系统认知。如果没有理性和系统的城市认知,社会公众则会局限于生活经历的直观体验;他心目的城市,是由家、办公室、购物中心、马路、地铁等空间印象的拼贴。这种直观的认知与实际有一定的偏差,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仅有生活中接触到的空间,还有“看不见的部分”,如变电站、人防地下室等与我们生活场景相距较远但与城市生活密切关联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系统是相互联系和支撑,共同实现城市的功能。社会公众中建立以上系统理性的城市认知,有助于社会形成讨论城市问题的基础。2.以规划价值观教育引导关于城市“好”和“坏”的判断关于城市的“好”和“坏”,公众心目中都有一个标尺,很多时候这个标尺更多是个人利益相关的、短期感受相关的。而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必然是与城市整体相关的、公共利益相关的、长远发展相关的。悲观的人会说,当个人的价值判断在城市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候,如果公民没有建立正确的城市价值观,单纯以个人利益和短期感受影响城市政策和规划建设,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乐观的人也会说,当公民具有正确的城市价值观,将形成社会公众的集体城市观念和监督,将是比任何规划和行政管可控都有效的力量。因此,需要将规划的价值观传播给公众,引导公众建立整体、长远和超越个人利益的好坏判断。3.以城市家园情怀教育培育青少对于社区环境的责任感让公众从“站着看”到“一起干”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点。不仅要通过城市价值观教育和知识教育培育公众城市治理参与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城市家园情怀培育公众城市治理的参与意愿。从小而言,如果每个市民把社区环境改善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一起行动起来,找问题想办法聚资源,社区环境改善将有不竭的动力。从大而言,如果每个市民将城市品质提升当成自己的社区改善一样关注,一起建言献策,找问题想办法,城市品质的提升的动力也将源源不断。三、实践以上的实践探索也仅仅是展示了城市规划科普教育能够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的潜力,仍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继续共同推进,有三个方面得核心问题需要研究和解答。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希望未来的公民具有怎样的城市规划素养?这个问题是规划科普教育的基础。需要立足公民在未来城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确定科普教育的素养目标。并依据此目标,在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形成科普教育的学科框架。其次,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方式进行城市规划的科普和教育?这个问题是规划科普教育的关键。需要将青少年的需求特征、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充分结合,才有可能让城市规划的知识和理念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心里。最后,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科普教育机制?这个问题是规划科普教育持续走下去的要点。需要建立一套机制,将专业教育者、规划师志愿者、商业课外教育机构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汇聚起来,相互配合,各得其所,才能实现规划科普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城市规划科普教育的服务。城市规划与教育的融合从1.0版本的教育空间规划到2.0版本的公众参与,再到3.0版本的城市规划科普教育,都是为了满足北京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师与教育工作者合作推进的结果。未来还期待着更多的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工作者携手共进,为落实北京新总规,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范式而共同努力!
2021年5月29日下午,“规划课程盒子1.0”发布会暨北京责任规划师青少年城市规划宣教领航员计划启动会在三里河第三小学正式开幕。发布会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俊兰主持,她表示为了持续扩大城市规划科普课程的社会关注度和受众面,“我们的城市项目”将探索以利用责任规划师制度和委属线下空间开展城市规划青少年宣教活动的合作机制为抓手,以“知识传授、城市探索、落地实践”为年度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我市的青少年城市规划宣教工作。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在发布会上致辞。她谈到,青少年是我们民族和城市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而言,对青少年进行规划科普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开展相关的工作进程中,需要注意将城市规划的学科专业和其实践特色有机结合。她希望通过这样将规划知识和相关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式的规划科普培育,促进城市建设中青少年的公众参与。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二级巡视员、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玲在发布会上致辞:“北京市妇联目前正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工作。今天,我看到我们的‘规划课程盒子’以专业的知识、活泼的形式,以责任规划师进社区和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为抓手,从儿童的能力培育,参与社区议事、再到将来的落地实施,成体系地推动并保障了社区儿童参与权,这对于探索和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非常有意义。”随后,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石晓冬为“规划课程盒子1.0”的成果发布发表致辞。他表示,作为一个以“城市规划宣传教育”为主旨的活动,当天能够跨界地吸引到了来自社区发展、妇女儿童、儿童教育、城市探索等领域的嘉宾,吸引从市级政府单位、街道,到民间公益组织、城市公共服务机构,再到市场化的企业团体这样多元的组织机构参与,证明“规划课程盒子”具备一定的潜能去撬动和串联城市发展中的不同力量。同时他也相信,未来以这套课程为契机开展的青少年城市规划宣教与北京市责任规划师的联合,一定能够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深远积极的影响和变化。城市规划宣教为青少年配以参与城市议题的能力,而责师及责师制度则为他们提供了参与的实施渠道。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套“规划课程盒子”厘出了一条清晰的,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实施路径,调动了“市民之手”,从而配合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同步发力,以实现北京新总规中所提出的“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规划课程盒子”是一套共创、共享的,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生长性的城市规划科普内容,将规划知识向科普教育指南及产品进行转化,产出了“规划课程盒子”这一标准化科普产品。在“规划课程盒子1.0”版本中,共包括了城市与规划、北京城的历史与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城市设计、社区规划六个主题的课程。 纳入了规划知识、规划理念以及实践案例。储备了参与城市议题的基础知识,建立“共同语境”;传递“规划审美”,培养积极正向的城市价值观;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助力“社会协同,共创共建”。随后,西城区月坛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李楠在启动会上正式宣读了北京责师青少年城市规划宣教领航员计划倡议书,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的责任规划师以青少年规划科普与实践为抓手,在地动员并积聚社会资源,推进所在属地的规划参与和落地实践,助力责师在责任片区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 发布会的最后,与会的各位领导与嘉宾正式为“规划课程盒子1.0”的首批参与联合传播的10位责任规划师颁发了北京青少年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领航员证书。首批责师将以“规划课程盒子”为抓手,开展基于属地片区的科普试点,并探索青少年广泛进行规划参与和实践的路径,共同确定利用责师机制长期开展城市规划少年儿童科普及实践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路径机制。
为增强北京青少年对于我们所生活城市的认知和家园自豪感,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向社会传递城市规划的新理念、新趋势,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城市”品牌容纳的城市规划宣传产品和社会合作伙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我们的城市——北京青少年城市规划社会宣传计划”在暑期开展“优质城市规划宣传启蒙项目线上征集活动”,搭建“北京青少年城市规划宣传启蒙社会共创平台”。征集范围: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北京市域范围内与城市文化和城市规划宣传启蒙相关、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线下活动场所、宣传启蒙产品和社会参与活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设计、市政交通工程、公共艺术营造、社区治理培育等方面。“我们的城市”将联合专家与青少年共同甄选优质项目,面向社会进行宣传推介,并建立城市宣传启蒙项目库与活跃社群,聚集星星之火,把城市与城市规划知识与理念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教育传播规划的种子,收获城市的希望!联袂推荐:本次活动将同时采纳少年儿童与专家的意见建议。少儿之选本次征集将广泛收集广大少年儿童的想法和反馈。吸纳少年儿童视角,切实选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优质城市启蒙宣传项目。参评专家宋乐永光明网副总经理,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王巧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组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执行主任朱晓宇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部长、研究员,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邱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主任工程师、儿童友好城市项目负责人,深圳市儿童友好专家委员会专家郝景芳科幻作家,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书院”创始人何宁东城区政协委员、央视动漫集团有限公司总监孙锴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承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少年科学画报》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