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来自北规院和北工大规划院的东四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自2017年以来,我们团队长期扎根东四地区,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治理。7年间,我们的队伍在这里生根发芽、日渐枝繁叶茂,可以说,东四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持续陪伴着她的发展。今年2月,团队继续被授予“年度优秀责任规划师”称号,团队成员在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上发言,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2023年,围绕核心区控规要求,东四责师团队持续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协助街道谋划重大投资项目、申报疏整促重点区域项目。二是推动公共空间精细化提升,开展了东四地铁站小微空间改造、参与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综合整治。三是配合市级重点任务,为核心区城市体检等市级专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服务基层治理,配合街道汛期防灾等治理工作,重点推动史家小学通学路优化提升。五是加强各类改造方案的审查,做好现状调研、意见反馈、总结宣传等常态化工作。作为与街道长期协同共进的规划团队,我们关心这里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也关注这儿的每一件大事和每一次机遇,希望在街区的保护发展中贡献我们的力量。一、做好一件小事,提升小微空间品质为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我们协助街道申请参与市发改委组织的百个小微空间征集活动,启动了东四地铁站东北口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尽管这处空间占地仅800余平方米,却是东四不可多得的开敞空间。为兼顾各类诉求,我们通过座谈调研、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人群需求,并组织现场小型展览、社会实验等活动,充分了解居民意愿。在方案中,我们预留展览空间、设置兼具文化特色与游戏功能的铺装,强化空间的复合利用、凸显街区文化特色。历经两年的筹备与实施,小广场在去年十一期间竣工亮相,现已成为人们休憩、活动的场所。东四地铁站东北角小广场亮相后实景照片二、完成一件大事,储备重大投资项目2023年上半年,我们配合东四街道开展了“东四街道街区保护更新”项目谋划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讨等方式,编制形成了4项待选重大项目建议,并有一项成功纳入区发改委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项目拟通过简易楼腾退改造,建设养老设施及公共租赁住房,实现非首都功能疏解、减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多重目标。重大项目谋划研讨会照片三、把握新的机遇,推动街区保护更新2023年下半年,东四街道启动了东四综合性片区式更新工作。作为责师团队,我们配合编制项目层级的综合实施方案,重点协助推进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2024年疏整促重点区域项目的申报等。今年,我们将持续跟进有关工作,全力为街道做好支撑保障。讨论会照片回顾这一年,我们开展了大大小小90余项工作,工作时长近700小时。作为街道责师,我们站在独具历史风韵的东四,与可爱的居民相伴,心怀美好的未来。在保护历史文化、解决现实诉求、推动街区发展的每个环节,我们观察、倾听、参与、陪伴,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与东四一同成长。感谢各级领导与各位同仁对东四街道责师团队的悉心关怀和帮助支持。大事小情、心系于斯,我们会继续保持初心,更好地为街道服务,为首都规划事业奉献青春。——以上根据东四责师代表在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完善建筑设计管理机制,建立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制度”。2019年,《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提出“本市要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指导规划实施,推进公众参与”。同年5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正式发布《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在全市推行责任规划师(以下简称责师)制度,为规划搭建联动基层的桥梁,配强基层规划关键技术力量。2019 年至2020年,我院协助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编制《办法》并搭建责师工作专班,通过陪伴式跟踪服务,牵头建立了包含跟踪调研、制度深化设计、能力培育、智慧协同、实践孵化等内容的制度支撑体系,形成了热烈的全市责师工作局面和丰富的实施成效。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北京责师制度建设日臻完善的过程,深入剖析了当前阶段对责师工作支撑体系的思考、设计、建构与实施,生动总结了“实践-制度-实践”的工作闭环,为北京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创新特色(一)由实践提炼制度,开创首都基层治理新局面前瞻布局、大胆实践,孵化制度成型。在04版总规编制期间即启动责任规划师制度研究,在06控规公示、菊儿社区活动用房改造、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等项目中深入试点实践,积累了丰富理论基础和一线经验,两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次获得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范例奖,充分证明了制度效能,催化制度出台。全市推广,助力规划落地与基层治理。协助编制《办法》,确定了责师“自上而下”助推规划落地和“自下而上”开展公众参与的双重职能定位,并明确责师的准入条件、聘任方式、权利义务,使责师与基层政府达成深度协同,扮演衔接规划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有15个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责师聘任,共签约近百个团队,覆盖了318个街道、乡镇和片区,切实推进了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开创了规划行业新的发展空间。(二)基于对责师工作的深入了解,搭建支撑体系,推动制度持续完善持续完善制度设计。针对痛点问题制定并发布“工作指南”“考核制度”等文件,建立智库制度和资源平台,为制度的良性运转和责师履职提供依据和保障。建立年度跟踪调查机制。及时发现一线实践中暴露的制度短板和关键问题,为制度完善、能力建设、资源配备提供依据。调研结果形成年度、月度城工委专报上报市领导,发挥了及时争取上级支持、准确把握工作方向作用。建立月度能力培育机制。两年开展35场超过110课时的培训、交流、参访活动,内容涵盖前沿规划理念、跨学科知识、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商方法、一线实践案例等方面,有针对性、时效性地为责师持续赋能。搭建智慧协同平台。推出网站和微信小程序,为责师提供便捷获取信息、资料和工具的专门渠道,形成责师与政府、公众沟通的桥梁,积累活跃用户近1300人。实施效果引导各区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区级责任规划师制度。形成了西城区“总责师”、海淀区个人全职责师、朝阳区国际化团队、丰台区社区志愿者等特色制度设计,建立起“核桃仁”“西师”“葵花籽”“小海师”“小蜜丰”“妫画师”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责师队伍,指导各区政府每年为每个责师团队提供10万至30万元不等的资金保障,初步探索形成专业规划师可持续服务基层的职业化路径。搭建项目实施平台助推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对接政府财政、公益基金等资源渠道,并推动责师深度参与老旧小区工作,为责任规划师孵化落地实践创造机遇,开展了“微空间·向阳而生”“小空间·大生活”“美丽院落”等活动,催化落地了朝阳门街道朝内南小街205号院落提升、双井街道“井点”微空间、紫竹院街道小学校门前空间、太阳宫街道“芍药花开”老旧小区楼前改造、马连洼街道“社区玄关”、海淀区“京张绿廊”等一系列体现老城厕所革命、大数据城市治理、儿童友好、社区自治、城市防疫、空间缝合等创新理念的实践项目,为规划实施找到抓手,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工作成效与经验获市委市政府、国家自然资源部肯定与社会认可。责师创新探索的工作方法形成多篇首规委、城工委专报,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和指示,有效推动相关工作模式在全市推广。自然资源部组织全国19个省市来京调研责师制度,并在官方报刊及公众号进行宣传,为责师制度的全国推行提供了良好经验。形成年度案例集,撰写50余篇、发布100余篇责师工作微信公众号,出版《生根发芽——北京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实践探索》专著,为责师制度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认可。
为促进《核心区控规》在区级层面的落地实施,2021年4月东城区政府选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核心区控规编制团队为东城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由总责任规划师石晓冬院长领衔,团队成员由市规划院首都所、名城所、更新所、公共空间所、研究室、交通所、区域所、市政所、生态所、工程所、数字中心、北规弘都院技术骨干组成。图1 东城区总责任规划师聘任作为东城区规划工作的智库平台,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充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紧紧围绕《核心区控规》实施,结合东城区实际,通过动态提供“一揽子技术服务支撑”,技术统筹“一个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平台”“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工作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专家讲堂活动”等工作,协助区委区政府推动东城区规划建设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动态提供“一揽子技术服务支撑”围绕核心区控规实施,总责师团队服务东城区全层级、全周期、全流程各级各类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协助东城区做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核心区控规落实与具体项目实施之间的有效衔接。配合首规委办、市规自委东城分局开展项目论证及重大项目选址工作,提供规划技术咨询,编制《长安街(东城段)南北纵深一公里环境提升城市设计方案》、《“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提出《东城区简易楼整治利用实施模式建议》,开展健康街道(街区)示范评价、公交场站整合利用研究等交通专项规划研究,并以东城区为试点,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北京气候适应性规划研究》等前瞻性规划研究。图2 《长安街(东城段)南北纵深一公里环境提升城市设计方案》工作推进会图3 《“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工作推进会二、 技术统筹“一个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平台”在市规自委东城分局组织统筹下,总责师团队编制《东城区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意见》与《东城区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评审工作方案》,指导街区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并组织开展街区综合实施方案专家审查,保障了方案编制内容科学、任务明确、项目可落地。三、搭建“东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工作平台落实东城区领导要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总责师团队配合市规自委东城分局建立专家审查机制,与区住建委共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改造项目进行技术把关,重点对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等品质提升类内容进行审查,促进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并形成亮点。四、组织开展“一系列专家讲堂活动”总责师团队结合国家及北京市层面的新政策新要求、实践层面的热点探索,定期开展专题宣贯工作。结合核心区控规编制与实施、名城保护条例、“十四五”名城保护发展规划等规划热点问题,组织了多次面向全区各部门、街道和相关实施主体的培训工作。图4 总责任规划师开展专题宣贯工作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责师工作的开展一直立足于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对“红墙意识”的全面践行、对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为进一步发挥责任规划师智库作用,增强决策科学性,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2021年,西城区政府选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核心区控规编制团队为西城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并由总责任规划师石晓冬院长领衔。自受聘以来,总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多专业、跨领域技术统筹,以宏观站位和长远眼光,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西城区规划事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落实首都规划、聚焦首都发展、推动首都治理、立足西城区实际,撰写《关于西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初步设想》,紧紧围绕《核心区控规》实施,从战略层面谋划城区未来五年规划战略。梳理与分析城区保护更新项目,结合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战略谋划城区近期实施任务与重大项目建设。准确把握与解读中央、市级政策动向,聚焦需要区级层面配合落实的工作和项目,提供规划咨询与建议,配合开展重大项目选址、研提重点地区与项目规划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工作,推动区级工作与中央、市级工作的同频共振。与街道责任规划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现状资源摸排、低效资源梳理、绿地盲区消除等规划技术支撑工作,协助分局研究项目审查机制与规则,促进城区规划设计及风貌管控水平全面提升。结合核心区控规等重点规划工作和重要政策的上下传导,提供专家讲堂活动,策划责师工作展,做好西城责师宣传工作。以上工作得到了西城区广泛认可,形成了较好的反响和效应。图1 总责任规划师团队成员合影图2 总责任规划师开展工作图3 总责师参加西城区相关工作会议
石景山区城市建设已经迈入减量提质和城市更新阶段,面向新时期、新理念构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重要规划决策和基层治理工作需要统筹的辅助支撑。同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石景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需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上下传导,实现全区规划工作一盘棋。为了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方面,进一步发挥责任规划师在区级层面的统筹作用。结合石景山区规划工作的实际需求,石景山区探索设立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制度,并选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石晓冬院长为总责任规划师。(链接1)图1 石晓冬院长领衔的石景山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受聘仪式总责任规划师(团队)作为全区工作的智库平台,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对石景山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城市更新等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引领,形成“四个一”的体系化工作内容。并且,围绕长期跟踪的重点地区,持续做好新首钢地区、金安桥一体化等重点工作,推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为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的规划决策提供全体系技术支撑。石晓冬院长带领总责师团队先后在纪录片《石景山》(链接4)、(链接5)电视节目《我是规划师冰与火之歌》(链接6)《我是规划师古道足音》(链接7)中宣传推广石景山区转型提升发展的经验与成效,促进全面提升石景山区规划建设水平。图2 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参与拍摄的纪录片《石景山》立足后冬奥时代的建设,总责师团队深入思考石景山区发展的优势与难点,围绕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城市治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奥运+”“更新+”“治理+”三个当前关键命题为着力点,考虑不同地区发展特点、资源禀赋以及更新任务的差异性,研究制定“一份年度工作建议”。(链接2) 图3 2022年度石景山区总责任规划师关于后冬奥时代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建议为做好市级重点规划工作和重要政策的上下传导,结合国家及北京市级层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结合实践层面的热点探索情况,总责师团队对政策进行深度解读,面向政府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及培训,组织开展“一系列专家讲堂活动”。图4 石晓冬院长为区级理论中心组授课在重点规划项目和重要规划工作推进的关键节点,总责师团队为相关工作的技术决策提供规划辅助,对区域内重点地区、重大项目的动态实施提供“一揽子技术服务支撑”。 图5 规划工作持续支撑引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转型 图6 助力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为了发挥总责师团队统筹作用,形成街道层面更新改造规划整体局面,积极搭建“果石会”—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工作交流会这一新平台,听取各街道和相关责任规划师团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讨,统筹街道城市更新工作和小微空间治理工作,把握“一盘棋街道更新引导”。(链接3)图7 搭建“果石会”责任规划师工作交流新平台
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工作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成联合团队共同承担。其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街道提供历史街区保护、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方面专业支撑,并发挥与规划管理部门紧密对接作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街道提供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文物保护、社会学等方面专业支撑,并利用教学科研实践机会调动师生参与街道相关工作。自2011年编制《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起,责任规划师团队就长期扎根朝阳门街道,深入基层持续开展“陪伴式”服务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街区保护更新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一、 实践历程与成效团队多年来持续探索以基层政府为平台,链接政府、社会、公众多元资本与力量,从规划实施出发、以社会治理为落脚的街区更新实施路径。为推动保护规划实施,责任规划师们走进街道、社区推动了史家胡同博物馆联合共建、东四南文化精华区治理创新平台孵化、杂院院落公共空间提升等多项落地实践工作,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地区建立有效管理和规划实施跟踪机制。图1 责师工作成效二、 核心区控规引领亮点工作推进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责任规划师团队按照核心区控规的要求,主要开展了控规微展厅宣讲、“美丽院落”、东四南大街整治提升、房屋修缮与外立面整治、朝阳门街道治理创新平台孵化、第一季街区更新季发布等一系列工作。在加强规划宣传方面,责任规划师践行规划公众参与,建立“规划编制、公示宣讲、意见反馈落实”的工作闭环。责师团队积极开展社区营造,依托“美丽院落”项目,持续开展试点院落的公共空间环境改善,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多专业、多参与方协作平台,创新性解决平房院如厕难题。同时,为街道工作进行技术咨询把关,主动开展东四南大街修缮方案研究,有效助力街区风貌保护,展现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在制度孵化探索方面,积极搭建街区治理创新平台,统筹推动街区保护更新。图2 核心区控规微展厅图3 “美丽院落”项目成果图4 东四南大街修缮方案及成果图5 朝阳门街区治理创新平台三、 未来工作展望责任规划师是助力规划实施、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未来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将坚持规划实施与社会治理并进的工作路径,以历史文化底蕴为基底、文化价值宣扬为主线、引领街区活力为目标、塑造文化品牌为拓展,持续推动风貌保护、民生改善、文化复兴、机制建设等工作,不断实践提炼工作路径,为更多实践者提供思路启示,将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做好、做精、做细。
2022年10月,历时两个月的施工周期,“太阳粒子能量场”改造项目于9月中旬正式完工投入使用。曾经的老旧小区“边角地”焕然一新,成为全龄共享、儿童友好的“能量场”。竣工仪式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规划师团队邀请了太阳宫地区工委书记李华等领导和周边居民出席,共同见证这个高品质全龄友好社区公共空间从理想方案到现实落地,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时刻。来自芍药居地区的六位小朋友共同宣读“太阳粒子能量场”使用公约,呼吁居民文明安全使用公共空间、爱护场地卫生与运动器械,并将公约分发给现场参与活动的居民。随后,两名学生代表发布了以数名小朋友设计原稿为灵感转化形成的“太阳粒子能量场”logo,并宣布“太阳粒子能量场”正式开园。为了让家门口的三角地真正成为实用、好用以及居民常用、爱用的高品质公共空间,责任规划师团队全面摸底全龄段居民需求,通过全流程公众参与,充分吸纳多方建议,扩大项目正面影响,激发更多公众兴趣,共同确立“共建共享共治、服务全龄活动”的改造方案。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放问卷36份,组织座谈会2场,形成老年人画像2份、残疾人画像2份,举办儿童创意征集活动1场、彩绘活动1场、开工仪式1场。其中,“太阳粒子能量场”微空间儿童创意征集活动邀请18位社区儿童代表共同为小微空间更新改造出谋划策,通过“场地认知”“协同探索”“创意发挥”“责任养成”四个互动环节,小朋友们化身闪闪发光的设计师,积极讨论场地现状问题,合作完成了场地拼贴平面图,绘制场地logo,并成立“闪闪童心”志愿小组,带领更多的小伙伴参与小微空间后续的建设和维护。“太阳粒子能力场”小微空间在设计过程中一直聚焦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环境的创造,期望借助有温度、有质感的设计细节,高水准地满足居民各项需求,于细微之处展现规划师对城市小微空间更新用心、尽心、倾心的工作态度。(1)场地原有的混凝土台阶座椅被拆除,新增12处条形防腐木座椅。场地中心活动区域增加看台座椅,方便看护儿童玩耍;(2)场地西北角设置风雨连廊、宣传栏、转转互动墙一体化设计,读报台、漂流书屋、展示墙满足阅读、交流、公示等功能需求,互动墙增加空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3)场地中心设置的“能量场”活动空间里,面向不同群体需求,利用不同颜色的EPDM塑胶地坪划分场地区域,有针对性地定制化打造6种高品质活动设施,铺装区域树池改造为透水混凝土树池,消除树池内外高差及卫生死角;(4)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对场地内电线杆及杨树树干进行彩绘涂鸦创作,美化场地内的每一处细节。
月坛街道责任规划师工作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及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团队共同承担。其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负责为街道提供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方面专业支撑,并发挥与规划管理部门紧密对接作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负责组织高校团队为街道提供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文物保护、社会学等方面专业支撑,并利用教学科研实践机会调动师生参与街道相关工作;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其品牌策划和社区培育中心为街道提供公众参与、品牌塑造、宣传推广等服务。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促进核心区控规在街区层面落地实施,助力街道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一、绘制街道疫情防控地图。团队积极对接街道, 了解街道防疫工作需求及现有数据管理手段, 配合开展实地踏勘、信息录入等相关工作,经过多轮对接和修改,完成一系列工作成果,适用于街道防疫工作现场指导、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对接、社区防疫推演、疑似案例紧急处置等多种场景。该项工作为精准防疫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小微空间改造提升结合三里河地区4个社区的公共空间居民需求调研,提出公共空间系统优化和节点营造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举办了“市规划院前辈助力月坛街道规划实施”座谈会;同时也延展了儿童友好参与活动,带领三里河三小的同学开展了“规划课程盒子—小小社区规划师”科普授课和规划实践。三、协助解决“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乐道巷西口南侧及南礼士路60号院北楼北侧两处台阶,占据人行道,影响居民日常通行,居民反映强烈,多次拨打“12345 市民服务热线” 。团队多方协调,协助街道解决了这一民生诉求问题。四、配合街道完成牌匾标识整治提升试点工作。选定二七剧场路为月坛街道牌匾标识试点道路,完成《二七剧场路沿线牌匾标识及广告整治规范倡议书》,为整治工作明确标准,奠定公众参与基础。团队将继续发挥规划统筹引领和责任规划师驻地实践作用,推进月坛街道规划建设、城市治理各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