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

日期:2022-10-25 10:32:16

街道,作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的功能极为复杂,具有多部门管理、多主体参与、多对象使用的特点。随着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公众对环境品质诉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探索街道空间高质量更新、高水平治理的路径与策略。




导则编制工作秉持从“以车优先”转变为“以人优先”、从道路红线管控转变为街道空间整体管控、从政府单一管理转变为协同共治、从部门多头管理转变为平台统筹和全流程管控等原则进行探索,主要特色如下:

1.导则准确定位街道价值,推动街道设计与管理理念转变,并制定精细化管控框架。

导则分别针对“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大型居住区、商业商务区、交通集散区、产业集聚区、国际交往区和政务保障区”提出街道的分区管控重点;并通过大数据手段,从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两个维度搭建北京街道功能体系,为各类街道制定针对性设计要点。


基于大数据的北京街道公共服务与交通服务能力分析


2、导则突破技术常规,全方位实现空间、功能、管理的科学统筹和有效整合。

导则联合12家新媒体平台发布《北京街道行走体验调查》,收集千余名公众对于北京街道问题和出行需求的反馈,以此为基础明确了街道更新治理的12个方面。综合考量街道的通行功能、环境品质和社会效益,提出街道空间资源的整合设计、设施要素的跨部门配置和使用者路权的合理分配思路。


空间一体设计与管控


3.导则紧扣北京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十大专项行动,并着力优化管理机制与规建管流程。

导则聚焦北京街道的突出问题,加强部门、主体对接,明确治理思路和解决方案,拟定十大专项治理行动计划,并对6大类39项要素的建设、审批、运营管理等部门权责情况进行逐项梳理,提出各级各类街道空间治理的事权、财权划分,突破过去在土地权属、项目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束缚,提高规划实施的协同性和主动性。


街道空间与设施权责部门示意


导则在凝聚共识方面,推动了多部门认知转变,促成一系列技术标准的优化;在技术应用方面,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北京街道分类体系,用于指导分区规划和重要地区城市设计工作;在推动实践方面,指导和带动了一批城市街道的更新改造设计方案;在加强治理方面,切实指导改善了路侧乱停车、护栏和围墙泛滥的现象。

本项目获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街道导则四合一成果


     

公众宣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