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生态绿带(通州区与北三县交界地区)规划(2021年—2035年)

日期:2024-04-30 21:32:42

潮白河生态绿带位于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交界地区,总面积211.1平方公里(通州区一侧100.1平方公里,北三县一侧111平方公里),涉及10个镇,约19.4万人,是连接首都北部山体和南部平原的重要生态廊道、副中心和北三县两地的生态脊梁,承担着落实中央协同发展战略要求,破解当前生态协同困局,重塑空间发展秩序的重要空间使命。立足副中心“一翼”战略格局的形成,规划建设好潮白河生态绿带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骨干性工程,对探索协同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规划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把握“规划范围跨行政辖区+大尺度生态要素”的本底特征,按照“统筹兼顾贴边管控与生态一体,协调应对要素冲突与游憩需求,巩固强化跨界联系与设施共享,重点突出规划引领与实施支撑”的规划思路,推动京冀生态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1.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严格落实贴边管控与减量提质要求,实现“目标整合”

深入剖析交界地区生态绿带的现状本底及要素特征,从首都和京津冀两个层面,凝聚绿带“生态景观长廊、生态协同共建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共识,协同提出科学布局生态资源要素,加强生态空间用途引导,合理明确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强度,严控贴边连片发展等管控措施,引导存量低效用地、集体产业用地减量,构建区域空间新秩序,实现两地绿带规划的“目标整合”。

2.立足构建首都东南平原水绿网络的关键地区,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协同推动要素系统治理,实现“生态缝合”

格局层面综合考虑绿带内自然及生物过程,围绕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要素,开展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构建“两级六类”的生态分级保护格局,形成非建设空间用途管控的基本框架。

要素层面协同加强水林田等各类要素的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出了保水域、育森林、养农田、丰生境等生态联动策略,推动形成水韵林海、绿野田园的生态空间愿景,实现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3.立足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构建高品质、多元化绿带游憩体系,实现“景观融合”

营林苑:整合沿线森林、河流、湿地、农田资源,以国家级植物园、通燕运动健身园和潮白自然教育园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协同构建生态公园链;按照精野结合、大林大水小园美村的建设原则,探索田水林村多要素融合新型发展新模式;引导公园游憩适度集中布局,弱化游憩活动对生态空间的影响,构建体系完善、生态活力的绿色游憩带。

布绿道:协调解决两地绿道分类标准与分级体系的差异,形成由“干线绿道-风景绿道-联络绿道”等组成的跨界互联绿道系统,细化绿道建设引导要求,推动营造布局灵活、空间体验丰富的高品质绿道空间。

惠民生:充分兼顾远期规划与村庄近期发展需求,通过“共建游憩服务设施+调动非建设用地资源”的路径,突出农业+旅游的叠加效应,打造特色郊野游憩服务村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实现“水林田-城镇村-文旅商”一体化发展。

优风貌:通过“透”、“显”、“藏”的节奏控制,塑造层次丰富、自然生态的空间景观界面,延续区域历史文脉,展现特色文化风情,打造十八处文化题名景观,突出展现壮阔秀丽的大河风光。

4.立足区域交通一体化网络构建,构建层次多样的交通网络系统,实现两地交通“互联互通”

在绿带内预留跨界轨道实施条件,加强跨界轨道站点与绿带交通接驳,引导城市功能纵深发展;完善骨架性道路交通,推进道路提级改造和方案优化,提升绿带纵向交通集散能力;构建跨界快速公交通道,完善跨界公交网络,全面提升跨界交通的出行品质和运行效率;改善道路慢行系统出行条件,突出自然生态,交通设施消隐于林,打造“三网融合”的跨界慢行系统,营造景观和活力一体的交通出行环境。

5.立足绿色智慧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安全的水系统、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循环处理体系,实现两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聚焦“水系统+能源保障+资源循环处理”,强化与北三县地区水、电、燃气、热力等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多源多向、安全共享的供水保障体系,建设以京津冀高压电网为骨干的智能电网,形成多气源、多联通的供气格局,完善区域热电联产供应体系,实现“两地廊道共同预留、设施能力网间互济”。

6.立足 交界地区空间管控与生态协作治理,构建全域管控体系,实现两地绿带空间“共管共控”

统筹考虑路网格局、重要的自然边界(如河流、铁路等)、行政界线等因素,突出生态空间的“规划引领”作用,衔接上位指引和相关地区实践,构建“主导功能分区+用途分类+生境引导+指标体系”的绿带管控体系,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夯实底线,预留空间韧性。

7.立足保障绿带规划有序实施,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深入推进两地实施工作“互促共进”

重点聚焦生态、交通、水务、乡村振兴和政策机制五个方面,围绕方案深化设计、重大项目建设和相关专项工作、健全政策机制等形成了25项具体任务,明确了协同实施的责任部门、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畅推进,推进“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实施成效:《潮白河生态绿带(通州区与北三县交界地区)规划(2021年—203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5+12”规划体系中唯一一个跨界协同编制的规划,成果内容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 年工作要点》《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纳入)等多项重大政策文件中,作为两地近期协同工作的重要抓手,助力 “十四五”京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本项目获得2023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在跨行政辖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或者大尺度生态绿带规划编制工作中做出了有益尝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潮白河生态绿带规划范围示意图


潮白河生态绿带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