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步悦骑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步行与自行车专项规划

日期:2024-04-30 17:32:06

一、项目背景和构思

首都功能核心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和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提出了建设健步悦骑城区的目标。发展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既是核心区创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新时代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途径。

项目以“凝聚共识、完善规划、建立机制、推动实施”为目标,以“政务保障、老城保护、民生改善”为要求,遵循“市区携手、专家领衔、多方参与、专业融合”的组织模式,采用“社会治理思维、交通工程方法、城市设计手法”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打造健步悦骑城区的愿景方案、技术方法和实施路径。围绕历史篇、现实篇、需求篇、愿景篇、方案篇、计划篇六大篇章,面(街区管控)、廊(廊道贯通)、段(路段提质)、点(节点优化)四个层面编制了规划方案,形成了措施工具箱,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体验活动。

“健步悦骑”解读

二、项目内容和特点

1、摸清底数,搭建北京市首个慢行系统全景平台

开展了厘米级数据设施普查,利用全景分析、卫星影像分析等技术,完成了1160公里街道数据采集,首次覆盖人行道平整度指标。搭建了慢行全景数据平台,客观层面率先从步行骑行视角采集街景数据,主观层面集成了接诉即办、网络数据和问卷数据等。完成了慢行体检评估工作,推动建立核心区慢行体检评估机制。

2、供需结合,率先建立健步悦骑指数评估体系及步行骑行潜力分析方法

供给侧建立了健步悦骑指数评估方法,需求侧建立了步行骑行潜力分析方法,明确了各街道行政区划的健步悦骑水平和潜在步行骑行量。基于健步悦骑指数和步行骑行潜力,构建了街道分类矩阵,针对核心区32个街道行政区划提出了差异化的改善目标、措施和时序安排。

健步指数和步行潜力

3、统筹兼顾,精细分析、精准应对多样需求和多元诉求

应对政务保障、老城保护、民生改善多种要求,提出了政务交通管控整治要求,聚焦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了步行街区和无车街区,并识别全域内部路构建了“一主+四特色”的慢行网络。应对通勤、生活、休闲多样需求,编制方案构建新型自行车快速廊道,打造三级林荫街巷,塑造健步悦骑游览路线。应对就学、就医、旅游人群多方诉求,制定了安心通学路、无障碍就医路、便利接驳路、活力商圈路、文化探访路的改善方案。

安心通学路改造

4、着眼实施,建立慢行系统更新提质技术方法体系及实施流程体系

制定面向慢行系统全要素、更新改造全流程的措施工具箱。采用“现状问题-街道要素-空间条件-措施工具-借鉴案例”的索引逻辑,制定了字典式成果框架。从统一标准的刚性管控转向可选菜单的弹性分析,提供多样的菜单式可选项,鼓励小微创新。兼顾技术性指导和流程性指导,提出了各类项目实施的流程、难度、成本、主责部门。建立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基层治理模式,形成了32个街道的问题点位清单和分年度、分类型的实施项目库,提出构建“重点地区示范先行、其他地区渐进式改善”的实施机制。

5、孕育文化,策划开展广泛多样的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活动

以人民为中心,开展了问卷调查、市民访谈、电视媒体宣传、居民议事会等工作。举办了“健步悦骑LOGO”和“健步悦骑路线”征集活动,发布了健步悦骑路线地图。策划组织了大栅栏健步探访、双城记悦动骑行、红色路线探访等10场健步悦骑体验活动和讲述活动。

健步悦骑体验活动

三、规划应用和实施成效

支撑和指导相关规划编制:成果支撑了新一轮《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北京市“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任务》的编制,纳入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

推动实施,引领全域示范:推动了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南锣鼓巷、六铺炕等地区的慢行系统改造,实现了王府井慢行交通示范区的打造、南锣鼓巷地区的交通环境整治提升、西师附小通学路的改善等,为北京市、全国各城市开展同类工作提供了有力示范。

凝聚共识,推动政策决策:依托项目成果形成2份专报、3份西城区人大政协提案,推动核心区和中心城开展慢行体检评估工作,推动长春、唐山等城市对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关注和相关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