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住房是城市空间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构成,住房规划是城市发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专项内容。回望建国以来的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简称总规),分别就住房及住区的类型与标准、数量与布局等给出策略指引。而不同时期住房策略的衍化革新,也与首都城市职能转变、国家住房制度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以我国住房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住房福利制度时期、住房制度改革从探索到全面推进时期、住房制度改革深化与完善时期为线索,以历次北京总规为节点,聚焦城市住房策略衍变历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当下住房规划研究提供一个历史视角。作者: 刘欣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SUtjbMyQbv1CZb7q3DR8cA
引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示范标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地区,通过30年的发展建设,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了从“开发区”“卫星城”再向高水平“亦庄新城”的发展跨越。亦庄新城是完全按照规划建设形成的新城,自选址建区之初,亦庄经历了四次重大的规划,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开发区规划,由《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充实、完善而成)、2002年批复的《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卫星城规划),2007年批复的《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07版新城规划)和2019年批复的《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19版新城规划),几代规划人传承创新,绘就的亦庄新城美好蓝图,逐渐得以实现。为回顾亦庄30年发展的规划历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历史研究专班成员向曾经参与亦庄四次重大规划的编制者们进行访谈,逐步探寻了“规划引领”对亦庄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作用意义。采访嘉宾:王引,北规院原总规划师,《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2001-2010年)》技术牵头人。胡如彪,北规院原规划师,《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洪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一级调研员,北规院原规划师,《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2001-2010年)》项目负责人。何芩,北规院副院长,《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技术牵头人。杨明,北规院规划研究室主任,《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项目负责人。吕佳,北规院乡村规划所主任工程师,《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技术牵头人。张尔薇,北规院乡村规划所副所长,《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项目负责人。采访及撰稿:段瑜卓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plhKBMciIHuX3JFAkukDsQ(上篇)https://mp.weixin.qq.com/s/7OWHXudRnacDugdHAtR4hQ (下篇)
采访嘉宾:于化云,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96年—2016年任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参与编制并推动颁布国内第一部城市雕塑管理政府规章《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颁布)、参与编写了第一部城市雕塑规划纲要《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纲要》(1993年印发)、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城市雕塑工程技术标准《城市雕塑工程建设质量技术规范》(2009年发布)。主导和主持的重要城市雕塑项目:1984年石景山雕塑公园雕塑,1990年北京亚运会场馆雕塑,1999年—2002年的王府井大街、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雕塑,2002年“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完成之日市政府批准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2004年北京城市雕塑普查,2008年北京奥运会雕塑,2009年以后北京各条地铁线路的艺术品工作。2023年6月2日,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历史专班人员对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化云进行访谈。本文以此访谈为基础,深入了解他推动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编制、标准制定、法规建立、公共艺术项目的工作经历和体会,引导读者了解北京市城市雕塑发展历程与成绩。采访:高雅、王亚琦、赵幸、刘子烨、柳磊撰稿:王亚琦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plhKBMciIHuX3JFAkukDsQ
采访嘉宾:杜立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副院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副总规划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领域有深入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副中心控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等重要规划工作。2023年2月28日,城市副中心规划所历史专班人员对杜立群副院长进行访谈。本文以此访谈为基础,深入了解他曾经参与副中心战略规划、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以及副中心控规的工作经历和体会。采访及撰稿:施雯、邢宗海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plhKBMciIHuX3JFAkukDsQ
采访嘉宾:陈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济师,长期从事土地现状调查、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政策研究工作。主持完成首都耕地保护战略研究、北京市“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护规划等重要规划工作。2023年4月28日,土地与自然资源利用政策研究所历史专班人员对陈景总经济师进行访谈。本文以此次访谈为基础,深入了解首都规划在加强耕地保护方面的主要创新做法,以及他对做好新时代首都耕地保护工作的新思考。 采访及撰稿:王斌、陈昊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U0_zN85_Kmc-qmjTjL-iTg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中央即着手推动首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工作。至1986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建院前,北规院的前辈们作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专业技术工作者,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以老城保护与发展为重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始终是首都规划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城市规划草案要点》、1958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如天安门广场的改造、中轴线和长安街的拓展延伸、“凸”字形城廓和棋盘路网格局的延续、河湖水系的整治和公园绿地的增加等。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建委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公布了包括北京在内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式拉开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序幕。四十年行而不辍,首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关键的历史时期中,始终有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辈们的身影,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规划人接续奋斗,为名城保护工作添砖加瓦。本文以时间为轴,以北规院开展的名城保护标志性工作为线索,力图呈现四十年推动名城保护的规划工作的概略。作者:名城保护研究小组执笔人:刘健、廖正昕、叶楠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对本文亦有贡献。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HKnpwXddRIC-p0nOgNnoTw https://mp.weixin.qq.com/s/zdjZ3pu3NOPdQ2nheeYQuQ
引言: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与具体安排,其中包含多项城市发展建设的前提条件与关键要点,而生态环境一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早在1954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中,就编写了绿化系统专章,提出建造大森林、扩展公园、建设防护和隔离绿带等内容,以形成一个绿化系统。到1958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进一步提出“把北京早日建成一个工业化的、园林化的、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首都”,以“分散的、集团式的”布局模式,为城市长远发展留出空间。今天,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评价城市发展水平,以及选择生活地点的重要因素。而深入分析北京市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可以发现两者从并行到交融,从生态是规划的具体内容,到生态影响规划范式,逐渐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城市生态规划思想与技术体系。本文聚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城市战略、总体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生态规划的产生背景、指导思想、技术要点,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作者:王雅捷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UjposNYQTgfTnrTbWjmm-w
采访嘉宾:何永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师从著名城市生态学家王如松院士。1988-2019年就职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被评选为北京市爱国立功劳动竞赛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在城市生态规划、限建区规划、低碳发展规划、韧性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对全国城市生态规划专业的开拓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22年9月27日,在北规院对何永教授进行了访谈。本文以此次访谈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她和她的团队在生态规划领域开展的工作探索和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采访及撰稿:王雅捷、赵丹全文原载于cityif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nMSBKBUwt9gOT9VJy_vn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