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划建设》2024年第1期

日期:2024-04-11 17:08:21

【首都生态文明实践:超大城市绿带规划与治理】

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秉承尊礼仪秩序为国脉、融山水环境于一体的传统营城思想,北京构建了“都-城-郊-野”的空间体系,塑造了带山襟海、城水相依的空间格局。两千多年来,北京城市建设始终与山水环境融于一体,以绿为底,牵系北京城与北京湾的生态与发展脉络。

北京的绿化隔离地区是首都的发展屏障,既维系着自然生态永续,也巩固了首都城市空间秩序,是融合古代营城思想与现代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1958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分散集团式”空间布局,防止城市蔓延成片,首次提出建设“绿化隔离带”;1993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简称“二绿地区”),并于2003年正式形成第一版二绿地区规划,确立了城市九楔空间格局;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成、建好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目标,全面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正式获得批复,二绿地区发展进入新阶段,正紧密衔接规划实施,将规划蓝图转化为实施路线图。

二绿地区自确立至今,始终是北京湾从山到海的关键转承之处,是彰显大国首都历史底蕴、保障首都自然生态永续的重要生态屏障,承载着延续首都历史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二绿地区规划是我国首个超大尺度非建设空间减量实施型规划,旨在坚持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筑牢城市安全韧性屏障,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系统规划建设一个万物共生、安全共筑、城乡共融、城绿共美的城市生态绿环。

二绿地区规划把握跨区域生态空间多元、动态、柔性、共治的特征,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用柔性治理工具与共识行动统筹多元利益,贯通从战略目标到行动方案的全流程治理。同时,二绿地区规划强调编制过程中多部门、多主体的协调沟通和共识建立,形成常态化协调机制,在后续跨区域生态空间治理过程持续发展作用,为推动超大城市城市绿带建设提供借鉴。

本期话题“首都生态文明实践:超大城市绿带规划与治理”刊发一组文章,从学术理论、规划实践、实施管理等多个维度,从生态规划、城乡融合、土地政策、景观营造等多个视角,系统解读北京在二绿地区规划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感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尔薇在本话题的策划、组稿和审稿中的贡献!

本刊编辑部